名人辈出的湖南,就是不一样。今天,我来说说湖南人在深圳办不一样的 “一盏灯”饭店的事儿。显一显湖南人是如何在深圳霸得蛮耐得烦,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一盏灯”的。
我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后,就移居深圳,现已十五个年头了。在深圳生活这么多年,有个惊奇的发现,这座现代化新型移民城市里湖南人特别多。去餐馆吃饭,自然是找带着辣味的湖南特色家乡菜。
“一盏灯”就是我思乡时,全家人寻找家乡味的餐馆。在深圳,一片新开发的处女地上,湖南人能够落地生根,在快节奏的步调里,生出这么一片释放压力、回味湘情的妙处,绝非易事。试想,在人生地不熟的改革开放前沿,有多少人在这里抢占一席之地。湖南人能开这样的饭馆,并且一开数年,真是够霸得蛮的。
我时常去那里,并不是去大鱼大肉大碗喝酒,而是去品味家乡的乡里湘味与风土人情,去聆听家乡的故亊和纯正的湖南方言。去看看“一盏灯”饭店外停车场挤满了的来自家乡的湘F车,因为湘F后面的ABCDEFG……都代表着家乡每座城乡和每方水土……
近半年来我入居《潇湘原创之家》后,就萌动着想写一写“一盏灯”,把对这个饭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网络平台传回给家乡。这不,上周日孝顺女儿带父母就去“一盏灯”搓了一顿。女儿怕我们失约,还找了个善意的理由:“老爸不去一盏灯就写不出一盏灯”……
我们三人去的是“一盏灯”罗湖区置地广场店。位于那个有名的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国贸大厦与罗湖人民医院之间。进入“一盏灯”大门前厅,呈现在眼帘的是摆列有序一排排柳条大筐里盛得满满的各种湖南食材,墙边放着一架文物级旧的扇谷物的风车,摆设着乡里乡气的各种农具,墙上挂着簑衣斗笠,穿着湖南少数民族服装的女服务员笑脸相迎着每位食客……刹那,就将我们的思绪带进了“乡里湘味”……
进到餐厅,正面墙上的广告牌非常吸引眼球:一盏灯,湖南乡下菜,湖南乡下来,带来好食材,百分之九十食材来自湖南乡下。那下方的一碗“浏阳豆豉蒸腊肉”立马把我们的口水都馋出来啦……
最具“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味道”的是那块“农八条请认真阅读”的广告牌,就不一一抄录了,读者朋友有空去的时候,自然能从其中品读出湖南人的耐得烦。
餐厅布局为一个大餐厅和无数个包厢,一律是田园风格装饰。大餐厅最有特色的是桌上方吊一面标上地名的特色菜名彩旗,你是哪来的客就坐在哪面旗下(外国人随便)。
令我最敬佩的是,如果你的家乡名找不到,可找服务员换旗易帜,换上你家乡名!哈哈,这个举措可让每个顾客大有“回家吃饭”的家味道!大厅每桌用餐的顾客吃饭的形象都在厅大幕上“现场直播”,让人人都能见到自己的“大吃大喝光辉形象”。
包厢保持了私密性。但每个包厢的名字是可以根据家乡地名调换的,可保证包厢内的人真正是“回家吃饭”!我们虽然是岳阳人,但我们就餐时只剩长沙包厢了,服务员要换上岳阳牌子,我说长沙牌子更大些不要麻烦你们换……
他们把湖南所有地名都做了旗帜与牌子来保证湖南人有“回家吃饭的感觉”,使我深深理会了一盏灯官网经营者们高超的经营之道!